9月25日下午,2025年上海市醫學會腦卒中專科分會缺血性卒中規范化診治學組第5次學術會議暨天佑醫院腦卒中高峰論壇在上海天佑醫院舉行。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副書記、副院長、上海市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副會長李剛教授,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上海市醫學會腦卒中分會缺血性卒中學組組長付劍亮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神內科主任劉建仁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介入放射科主任朱悅琦教授,上海長海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黎佳思教授,上海市浦東新區公利醫院影像科主任黃丙倉教授,上海市寶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放射科主任倪志華教授,天佑醫院神經內二科主任黃立宏教授等專家參加學術交流。上海天佑醫院院長蔡劍飛出席并致辭。
蔡劍飛院長在致辭時介紹,卒中已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重大挑戰,其中缺血性卒中占我國卒中總數約80%,優化缺血性卒中疾病管理至關重要。天佑醫院腦血管病??坪透邏貉跷V匕Y治療專科是上海市“??朴绊懥ζ放?rdquo;,卒中中心通過國家卒中學會認證和復審,構建了以神經內科為引領,急診科、神經外科、腦復蘇、康復醫學科等多學科協同發展的診療體系,在腦血管疾病診療、急危重癥搶救、昏迷促醒及神經康復等領域形成鮮明特色。
今年是上海天佑醫院建院十周年,醫院提出了高質量發展戰略,正全面推進“2355”學科發展計劃,重點打造包括神經疾病綜合診治中心、卒中中心、昏迷促醒中心等六大中心建設,著力構建多學科協作的神經疾病診療新格局。借此學術論壇提升缺血性卒中方面的診療水平,為天佑醫院卒中中心建設提供新動能。
上海市醫學會腦卒中分會缺血性卒中學組組長付劍亮教授在講話時,對天佑醫院在腦科學領域取得的成績與社會影響力表示贊賞與肯定。他指出,本次在天佑醫院召開的學術會議匯聚了該領域的眾多專家學者,希望通過深入交流、凝聚共識,為卒中診療探索新路徑、帶來新啟示,共同推動卒中救治健康事業發展。
本次會議聚焦基線CTA側支循環評估、Aβ單抗與ARIA機制、缺血性腦卒中DCE研究、頭痛相關腦白質病變等前沿熱點,深度探索卒中及認知障礙人群診療優化路徑。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介入放射科主任朱悅琦教授在《AIS血栓研究:從影像學標志物到臨床轉化》專題講座中,系統闡述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 血栓的影像學標志物在預測其成分、閉塞部位、卒中類型及血管開通效率方面的價值。他指出,將血栓影像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旨在縮短患者再通時間、提高血管開通的安全性,最終成功實現科研成果向臨床應用的轉化,提升患者預后。
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付劍亮教授主講《不同Aβ單抗藥物治療與ARIA的機制》。他在報告中講到阿爾茨海默?。ˋD)的發病機制以及靶向治療路徑,指出β-淀粉樣蛋白(Aβ)沉積是阿爾茨海默病的關鍵病理核心。圍繞靶向Aβ清除的不同單抗藥物療法,他分析這些藥物引發ARIA(淀粉樣蛋白相關影像學異常)的具體分子和細胞機制,為臨床安全用藥提供指導。
上海市浦東新區公利醫院影像科主任黃丙倉教授圍繞《缺血性腦卒中DCE檢查及應用研究》,介紹了動態對比增強(DCE)在多種神經系統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在腦腫瘤領域,DCE可用于鑒別診斷、評估腫瘤級別、指導治療策略、監測療效及預測患者預后;在腦卒中領域,該技術能夠評價血管再生情況、預測出血轉化風險、輔助預后評估并監測治療反應;在腦白質病變研究中,DCE還可用于預測白質高信號進展與腦小血管病負擔、進行認知功能下降的風險分層以及驗證藥物干預效果。
上海長海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黎佳思教授在《偏頭痛相關腦白質病變》講座中指出,偏頭痛患者可能具有更高的腦白質高信號(WMH)發生率,且其WMH在形態、發病部位、數量及嚴重程度上均具有獨特特征,并可能呈現動態變化。此類病變的潛在機制可能涉及皮質擴散性抑制(CSD)、血管病變及神經炎癥等多種因素,因此在臨床實踐中對伴發WMH的偏頭痛患者需加強鑒別診斷。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神內科主任劉建仁教授在講述《應對危機:頸動脈支架術中保護傘附近新發血栓的識別與處理》時,提出采用球囊導引導管對術中發生的保護傘附近新發血栓的處理具有顯著優勢。術中應確??顾ㄋ幬镒懔壳抑刚鲊栏?。一旦發生保護傘下方血栓,需在加強抗栓的同時,利用交換的硬導絲更換為球囊導引導管,進而于支架遠端、保護傘近端阻斷血流以制造逆流,最終在負壓狀態下直接回收保護傘等。
在交流環節,大家就缺血性卒中及認知障礙診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并交流了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