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CDQI國家標準化心臟康復中心認證專家組蒞臨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對心臟康復中心建設情況開展全面現場復核。此次認證專家組由大連恩希地醫療專家工作站王瑛教授、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曹鵬宇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浙江醫院朱利月教授共同組成。

總經理朱敏、院長項耀鈞等醫院領導及相關科室負責人參加認證會議,副院長潘耀良主持會議。

會議伊始,朱敏總經理、項耀鈞院長對專家組的到來致以熱烈歡迎。項耀鈞院長在致辭中系統闡述了醫院的整體規劃與發展理念。他指出,作為同濟大學附屬醫院(籌)并通過國際JCI認證,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始終秉承“德信為本、精醫于民、責任擔當、追求卓越”的辦院宗旨,以“323學科建設計劃”為戰略指引,持續優化學科布局,深化醫教研協同創新,全力建設具有現代化、國際化水準的專業腦科醫院。

項院長強調,醫院深刻認識到心腦血管疾病協同防治的重要性,在鞏固腦科專業優勢的基礎上,積極布局心臟康復中心建設,致力構建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整合體系,完善全流程醫療服務鏈,系統提升綜合救治能力。醫院在人才梯隊、硬件配置、空間規劃等方面提供充分支持,為心臟康復中心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他期待以此次認證評審為重要契機,借助專家組的專業智慧,進一步推動心臟康復中心的規范化建設與可持續發展。

專家組組長王瑛教授回顧了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疾病預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的發展脈絡,深入解讀了國家標準化心臟康復中心的認證體系與核心理念,突出強調了心臟康復規范化建設對提升醫療質量與服務效能的關鍵作用。

康復科主任張敏從多學科協作機制、服務流程優化、設備資源配置、質量管控體系及人才隊伍建設等維度,全面匯報了心臟康復中心的發展成效。中心整合康復醫師、護理團隊、治療師、營養師及心理醫師組建多學科協作團隊,創新建立心血管科與康復科深度融合的MDT工作模式,全面參與臨床查房、疑難病例討論與風險分級管理,切實保障康復治療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在硬件配置方面,中心擁有355平方米專業康復大廳,配備康復跑臺、四肢聯動訓練器、心肺運動負荷實驗(CPET)系統等先進康復設備及4臺膈肌起搏器,并配置兩套6分鐘步行試驗遙測監測系統,實現患者心電、血壓、血氧等生命體征的實時監測與安全管控。目前,中心已成功開展涵蓋腦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房顫射頻消融術后、主動脈瓣及動脈夾層支架術后、急性心梗PCI術后等復雜疾病的系統康復。同時,中心還開展重癥腦病患者的心肺早期康復,促進脫機拔管,改善心腦功能。
在安全保障方面,中心建立完善應急預案與搶救流程,配備專業急救設備與藥品。同時構建全過程質量監測體系,通過對血壓、血脂、血糖等關鍵指標的動態追蹤,科學評價康復成效。

隨后,專家組通過專業提問、現場勘查與資料審核等方式,對心臟康復中心進行系統評估。理論考核環節,專家圍繞心臟康復核心理念、運動處方制定、心理評估工具等專業內容進行深入考察,中心團隊成員展現出扎實的專業素養與豐富的實踐經驗。
.jpg)

專家組還實地考察了心臟康復評估室、訓練區域及急救設備配置,對中心的硬件建設予以充分肯定。材料審核過程中,專家組認真查閱了多份心臟康復病例資料,重點關注評估流程、處方制定與療效評價等關鍵環節的規范性與完整性。
反饋環節中,專家組對醫院心臟康復中心建設成效予以高度評價,特別肯定了心臟康復與神經康復有機結合的服務模式,認為該創新實踐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全面、連續的健康服務。

專家組還從專業化、規范化角度提出建設性意見:技術層面建議強化心臟康復的精準評估能力,完善運動處方制定流程;管理層面應深化多學科協作機制,推動心臟康復與神經康復的深度融合,構建具有腦科醫院特色的“心腦同治”泛血管疾病診療模式;科研層面鼓勵開展心腦共病康復研究,培育特色學術方向。
專家組特別強調,要始終堅守患者安全底線,持續完善應急預案,加強過程監管,確??祻陀柧毎踩?;同時重視康復數據的積累與分析,以循證醫學支撐康復效果的評估與提升。

項耀鈞院長對專家組的專業指導表示衷心感謝。他強調,醫院將以此次認證為新發展起點,從戰略層面統籌資源配置,強化學科協同創新,推動“心腦同治”模式向系統化、標準化、品牌化邁進,構建以患者為中心、循證醫學為基礎的整合式康復服務體系,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漆t院的智慧與力量。
朱敏總經理表示,醫院將全面吸納專家組建議,持續加大人才引進、設備升級與精細化管理投入力度,以建設國家標準化心臟康復示范中心為愿景,推動醫院在心腦血管疾病防治領域實現創新引領與示范帶動。